写公文一定要用“仿宋GB2312”字体吗?
先说结论,不是。
现行的2012年版的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中只规定了公文正文用“仿宋体”,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用仿宋GB2312。所以,只要使用仿宋,就符合标准。
首先,比仿宋体出现更早的,是宋体。
汉字的书写经历了篆书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的变迁,但宋体好像并不在其中,那这是怎么回事呢?
汉字的发展历程,图片来自网络。
这一切都从当初我们国家印刷业的发展说起。
宋朝,我国印刷行业高速发展,书籍、交子、印契、广告等等超多印刷品需要搞定。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是诞生于此时。
但其实,这时候更常用的技术仍然是雕版印刷。
大量的工人投入到印刷行业中从事雕刻制版的工作。这项工作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,但需求量又很大。为了省时省力,刻工们逐渐摸索出一种横平竖直的字体。这种字体将复杂不规则的地方变得简单规律易处理,大大提高了雕刻效率。
到了明朝时,刻工们仍然效仿宋版字体,但效仿并非一成不变,雕刻中,斜势的笔画渐趋平整,结构布局逐渐变得均匀,终于在明万历以后产生了一种结构方正匀称、便于刀刻印刷、专供阅读的字体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宋体字”。
↑《前汉书》宋刻本
(杭州国家版本馆藏)
↑《抱朴子》宋刻本
仿宋字体来源于丁善之、丁辅之兄弟于1916年推出的一款仿宋代刻本的字体——“丁氏聚珍仿宋版活字”。
聚珍仿宋印书局的印刷式样,来源: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
这种字体是铅质活字,属于现代印刷范畴,竖笔画粗度趋于统一,整体笔画略细,一经推出,迷倒了万千文人墨客。
后来,这种字体被中华书局收入麾下,并得到高度重视。
中华书局用这种字体印刷了大量书籍期刊,它巨大的号召力带动其他书局也一起加入进“仿宋大军”。
仿宋体在使用中逐渐丰富发展,成为了印刷界的当红顶流。
仿宋体的爆红并没有转瞬即逝,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,还在党政机关公文中被大量采用。
从1988年起,国家对政府公文格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,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。
2012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对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GB/T9704-1999)进行修订,形成了国家标准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GB/T9704-2012),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,该标准中沿用了公文正文使用三号仿宋体字的规定。
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,计算机字体花样百出。国家专门出台标准,规定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,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字体,包括仿宋。不论是哪一个字库出仿宋体,都需要符合国家标准。
因为当年电脑大多是WindowsXP系统,这个系统里唯一内置的仿宋体就是仿宋GB2312,要想让文件的字体符合标准,就只能用它。
但现在WindowsXP系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,必须用仿宋GB2312的限制就解除了。
所以,仿宋就行。
参考资料:
1.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GB/T 9704-2012)
2.国家人文历史《写公文时,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?》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9jvJv8MAjQxhv9PvIVp_FA
- END -
本文转自“中国组织人事报”微信公众号,部分配图有调整。